獨家報道 | 王樹田把脈紡機“十三五”,你不看會落伍!
發布時間:2014-12-19
紡機行業“十三五”規劃要重點研究提高產品可靠性
時間過得真快,還有12天,就迎來2015了!2015意味著,“十二五”鍵入了尾聲,“十三五”的前奏依稀可聞。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經濟開啟了“新常態”,對“新常態”的各種解讀也在2014年蔚然成風,但有一個基本共識——這一次真的與以往不同:走內涵,走價值,走可持續,最后還要“大規模走出去”!在這種“新常態”之下,我們紡機行業該如何踩準節拍、主動作為呢?
12月9日,在昆明召開的“2015年度全國紡織機械行業生產經營工作座談會”上,我也“踩準節拍”,對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王樹田會長做了一次采訪。
王樹田會長從產業結構變化、行業面對問題、以及“十三五”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對行業的許多論斷都鞭辟入里,對于問題也直取要害、毫不隱晦。“金句子”太多,有些我標粗了,特別精彩的就標紅了,如下,快看??!
圖為:2015年度全國紡織機械行業生產經營工作座談會現場
行業結構發生巨變
王樹田表示,在“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的運作方式將發生巨大變化,中國紡織產業也在發生著很大改變,需要企業自己來把握。
就行業規模而言,2013年中國紡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35億,第一次突破了千億;到2014年底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將突破1100億;按照“十二五”規劃目標,到2015年年底,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將突破1200億。王樹田表示,在當前的產業發展狀態下,行業“十二五”目標的完成問題不大。
從行業主體來看,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王樹田分析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紡機行業以恒天、太平洋等國企為主,這兩家國企的主營業務收入占了當時整個行業的60%以上;而現在,95家重點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也僅占整個行業的24.5%,不足四分之一。“紡機行業的主體構成由國企占主體轉變為以民企為主體。在市場充分競爭中,民營企業表現十分活躍,而國企在紡機行業的比重已不足5%。”
在產品結構方面,行業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棉紡設備產量占紡機行業的40%,現在占比不足20%,“這個變化是相當大的”,王樹田認為,“這并不是說紡紗本身的總量減少了,而是其他分行業在快速增長。比如針織機械的快速增長,經編機過去以進口為主,現在以進口為輔;圓機在沿海一帶也發展很快;電腦橫機系統取得突破,前幾年每年銷量都突破100億。再比如,非織造布行業每年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長,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就要增加10萬噸的纖維消耗量,增長10%就意味著每年增長100萬噸纖維消耗量。”
王樹田還表示,產品結構變化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低端產品在大幅度減少,可替代進口的高端產品在不斷增加;企業的綜合素質在提升,海外拓展能力也在增強,中國的產品在國際上有了更強的競爭力,在全球紡機市場的地位在提高。“在加入WTO以前,我們的年出口額最高只達到1.99億美元,到2000年突破2億美元;而今年1~10月份,中國紡機產品的出口額就已突破25億美元,到年底可能將突破30億美元大關。中國的紡織機械行業開始轉向外向型的經營模式。”
據了解,就在2014年12月上旬,中國紡機協會組織企業團去了德國、瑞士,考察學習歐洲的先進制造技術,交流“工業4.0”的理念和實踐。國內企業家正在快速成長,對此王樹田也不無感慨:“現在,我們的企業已經不限于一般化的市場運作,大手筆的國際并購也屢屢引發全球紡機業的震動,比如去年江蘇金昇集團收購歐瑞康的紡紗和配件事業部,還有許多企業與著名外企聯營,這些合作之所以能達成,都源于我們企業自身的成長和素質的大幅提高,對外企由過去的仰視變成了平視。”
三大痼疾困擾行業發展
回顧紡機行業的發展軌跡,在2008年后,行業發展速度由原來的兩位數增長變為一位數增長,其中有成績,也有問題;增長趨緩有整個經濟環境的因素,也同樣有行業自身尚需調整的痼疾。
王樹田表示,中國紡機行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產品集中度比較分散。“近幾年來,產品集中度問題有所改善,但從根本上來說仍是行業的一大痼疾。問題的解決還要靠市場競爭和成熟的資本市場運作。然而,當前我們的資本市場不是很成熟,企業間的信任度也不夠,有些企業研發投入很多,但總有一些攪局者,這些都是行業進一步整合的障礙,也是我們未來很長時間內要爭取解決的問題。若能解決該問題,定價權、商業規范操作等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其次,企業自主創新力不足也是一個重要問題。王樹田表示,目前,國內企業與國外一流企業相比,創新力差距仍較明顯。據了解,如史陶比爾、必佳樂等知名外企,大都非常重視企業的科研投入,這些企業每年用于研發的投入大都會超過企業銷售收入的10%,從而樹立、保持自身的行業領先地位。
“反觀國內,行業競爭還很不規范,一些技術還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使得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比較謹慎,主機廠的研發投入比例不高,器材廠投入更少,這就導致自主創新能力比較薄弱。因此,盡管行業發展速度很快,但是分析一下行業各個領域、各個產品便會發現,我們仍處于追隨者的狀態?!?
事實上,在歷屆“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ITMA ASIA + CITME)期間,“知識產權”的糾紛問題都是令主辦方十分頭疼的事情。不過,王樹田說,隨著行業的發展,我們也看到了一個可喜的變化:“以前,大都是外國展商投訴中國企業,而現在海外企業投訴中國企業的案例正逐步減少,中國企業之間的投訴在增加,同時,還出現了中國企業投訴外商的案例,雖然這樣的案例還比較少,但我們看到的是中國企業正在不斷提高自己自主創新能力和維權意識”。
第三個問題,就是行業情報機構和研究機構的缺失,造成了基礎研究力量不夠。王樹田介紹,其實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們對技術投入的力度還是比較大的,“那時我們有專門的行業情報機構,還有行業的產品研究機構,這些機構都是集中了當時行業的優質資源,對行業做前端的研究?!钡壳?,這些機構已經歸的歸、并的并、轉的轉,造成了基礎研究力量的流失。
“德國企業為什么能始終保持行業領先?他們在紡織和紡機領域都有研究機構,在大學里頭也設有專業課程,而國內除了天津工業大學還設有紡織機械專業以外,其他高校都沒有這個專業了。”王樹田說。
圖為:2014年ITMA ASIA + CITME期間某知識產權糾紛案查封現場
科學分析“十二五”問題
談及2014年紡機行業發展的成績,王樹田認為最值得一提的還是“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ITMA ASIA + CITME)。
“今年ITMA ASIA + CITME展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紡機展,具有標志性意義,中國的參展商和產品給全球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其次,我們展會的國際化程度很高,海外展商比例超過20%,相對于國內其他同類展會來講,國際化程度要高出很多,海內外展商對觀眾的質量和我們的服務都很滿意。這都是一年年積累下來的,也在我們的預料之內。”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新產品要比往年更多,在一些新領域我們取得了突破。比如今年我們通過了國內第一臺渦流紡紗機的科技成果鑒定,這代表了國產渦流紡紗機的真正成型。今年有很多類似的新產品鑒定會,比如還有特寬型非織造布設備、青島宏大托盤式自動絡筒機等等,數都數不過來?!?
王樹田說,今年從市場銷售總量上的反映來看,紡紗設備受到的影響最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國內外原料成本的高價差?!暗覍Υ诉€是比較樂觀的,你看下ITMF的數據就知道了,這些年我們對全球紡紗領域的貢獻率非常高,最近兩年為什么行情下來了呢?很多人說是因為產能過剩,我不這么認為,‘過?!那疤嵋词情_放的還是封閉的,如果市場是開放的,就不存在過剩的問題。”
王樹田接著分析,目前國內的情況是整個成本都虛高,“紡織機械行業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只要外部環境得以改善,紡織機械行業會過得更好。所以,我們的企業不要因為當前環境不好就覺得前途黯淡,從大的方面來看,我們的競爭力還是很強的,這點我們自己要加以肯定。”
2015年將是“十二五”規劃的最后一年,王樹田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要把“十二五”期間存在的行業問題總結清楚。“如果‘十二五’的問題都還沒搞清楚,那‘十三五’就只是做概念了;我們不去做概念,要研究實際問題,比如如何提高產品的可靠性?這需要科學的數據來說明,沒有數據的話企業不服氣。”
圖為:陜西華燕HYF369噴氣渦流紡紗機科技成果鑒定現場
“十三五”到底該怎么走
據了解,目前中國紡機協會正在著手做行業“十三五”規劃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思考行業下一步該怎么走的問題?“十三五”究竟該以什么思想作為行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王樹田表示,總體思路還是要回歸到產品本質上。
“紡織廠都要用最好的設備嗎?不一定,先要適用。過去,我們一味追求高大上,現在應該首先追求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更高、更前沿的目標可以鼓勵龍頭企業去做。”王樹田表示。他還例舉了臺灣紡機業的例子:“臺灣地區的紡機產品為什么始終排在內地進口的前5名?就好在它們產品的可靠性上,紡織企業覺得用得放心,價格還不貴。所以,‘可靠性’要作為‘十三五’最重要的指導思想,我們的企業不要盲目追求高端,而要著力于解決痼疾,提高國產紡機的整體水平,讓用戶用得放心。
“提升自動化水平”也是行業“十三五”的重點工作之一。就當前行業對于自動化、智能化的理解,王樹田表示,中國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不可能一步到位,設備使用主體也不可能一下子轉變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所以,不能把“智能化”吹得神乎其神,行業應扎實做好“自動化”,通過提升紡機的自動化水平來提升整個紡織工業的競爭力?!霸谖磥砦迥?,紡機自動化水平必將進一步提高,而這對專件器材的要求也將更高?!?
此外,還有環保問題,這是一個社會性命題,中國紡織產業的發展也必須以環境友好的方式推進?!笆聦嵣?,目前在環保問題上,無論紡織產業還是紡機行業,仍多處于被動狀態。紡機行業作為中國紡織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應將設備的節能、環保性放在重點位置上。”
據悉,中國紡機協會曾做過一個小規模的調查,對比了國內設備與國外先進設備在節能環保性能上的差距,結果發現兩者之間差距很大,幾近40%!“分析其中的原因,制造工藝技術并不是重點,關鍵還在于行業企業經營者的理念沒有改變,很多經營者將自己產品的生產銷售視作‘短期行為’,而并非我們無法生產出更為節能環保的產品?!?
就行業的環保發展路徑,王樹田也為企業提出了一個新思路:“再生纖維領域將會是紡機行業新的增長點,每年有大量的廢棄紡織品,且行業正在加大廢紡再利用,紡機企業可以在這個方面去開拓市場空間?!?
正如王樹田所言,中國紡機業有很多值得驕傲的地方,中國紡機行業是全球最全、綜合實力最強的,在世界上舉足輕重。“國際紡聯對中國紡機市場也十分關注,也想聽聽中國紡機行業的聲音。別人都看好我們,我們沒有道理看輕自己。”
文帥酷評:“新常態”難熬中有機會
今年的紡機行業生產經營座談會,我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累”,十個人有九個喊累,可見這一年來多么不易。對于即將到來的2015年,多數人都有些疲態,當然,陽光心態的人也有。
最近去了一趟天津富怡集團,聽王俊玲總經理說起,自【中國紡機】微信介紹了《未來服裝工廠:第四代縫紉機》之后,4個客服電話都快被打爆了,前來詢盤的人非常多。這個結果是我沒預料到的,但也在情理之中,這恰好證明:即使在紡織服裝業遭遇冷空氣的當下,用戶對先進技術仍充滿了渴望,對優秀設備仍有強勁需求,這不亞于一股“暖流”。
看12月12日的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說: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有一點常常被忽略,即中國在研發投資上也在快速追上歐美,在不久的未來,中國還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科技大國之一。
這從另一種海外視角,再次驗證了我們正在行進中的“新常態”。我建議,企業家們都仔細琢磨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新常態”9大要領,再結合企業實際來尋找方向,瞄準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如此,2015年并不可怕。
很多企業家都感覺,“新常態”太難熬了。那我就引用馬云的話來作結吧:“大家一定要記住,好企業一定是在危機下成長起來的,今天的‘新常態’,所謂的挫折和困境,就是你最大的機會。問題在于你是否比別人先改變、先行動?!蹦阌X得呢?
轉自中國紡機 |